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锦绣天下无问西东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锦程东方

来源:西亚非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名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做的研究成果》第三卷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用以描述从古代中国长安经由中亚、西亚通往欧洲的陆上贸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名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做的研究成果》第三卷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用以描述从古代中国长安经由中亚、西亚通往欧洲的陆上贸易通道。

今天,一条新的丝绸织就的锦程之路,正在徐徐展开、不断延伸,无论西东,锦绣无限。

三集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锦绣江南》之《锦程东方》,由浙江电视台国际频道倾力摄制,国际丝绸联盟和杭州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协力支持,在9个国家先后拍摄了180个小时后精心制作而成,一经播出,好评如潮。而作为丝绸之路的研究者和丝绸文化传承的探索者,我不敢从摄制技术、艺术风格等角度妄加评论,而是想以蚕桑文明、丝绸文化、丝绸之路为视点,谈几点粗浅的观后感。

春蚕:生命与文明

“春蚕到死丝方尽”,千丝万缕的丝,无论多长,春蚕孵化是其起始点。而清明,一个与春天和生命有关的节气,一个缅怀先辈、祭奠亡人的节日,正是耕织江南的农事之始。从这天开始,蚕农们要起早赶一场春雨淅沥中的“蚕花庙会”,开始采桑养蚕。经月之后,蚕历经数次眠蜕,吐丝结茧,“作茧自缚”,直到丝尽而亡,成就了短暂而芳华的一生。

蚕,无需四季的轮回,却以春天的名义,吐露出四季的青春亮丽和不老芳华,织造了江南的耕织之乡和富庶繁华。春蚕的一生,是一曲多么奇异的生命之歌!

意大利印染专家在指导工作。A group of Italian experts visit a Chinese silk production workshop talking about a dyeing process.

无怪乎如今的小学课程《生命的历程》,都以养春蚕为教案设计,让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采桑叶在家喂养蚕宝宝,来观察、记录其孵化、进食、休眠、蜕皮、成熟、吐丝、结茧、化蛹的全过程,以此来初步了解生命的概念和生死的过程。

据说,蚕种易得,桑叶难采,城里不少当爷爷、做外公的,或巡视小区,或搜寻郊野,就为采到一把供孙子孙女喂养春蚕的桑叶!甚至有的家长未雨绸缪,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就开始在老家买苗种桑,以备来日采用。有需要就有商机,有消费就有市场,于是乎新鲜桑叶订制网购电商应运而生。

蚕花庙会。Local women walk in two long files to a Silkworm Flower Gathering in early April in northern Zhejiang.

也许,让总角(古时小男孩未冠时的发型)孩童理解生命乃至生死,是一个过早而沉重而的课题。但春蚕的一生,却的确是诠释生命乃至文明的绝佳经典。孱弱而幼小的躯体,吃着草一般的叶子,用尽生命的能量,转化成自然界最珍贵的精华,吐出亮丽而坚韧的丝,织造出绚丽华美的丝绸,扮美了人间,并形成源自东方、扩及全球的没有边界的华贵王国!

这,不正是春蚕“孺子牛”般的甘于自我牺牲、乐于无私奉献的精神么?这,不正是在烟雨清明中启幕的《锦程东方》第一集《蚕桑王国》传达的主旨吗?而我,恰恰是在清明亮丽的春天里,开始从这个五千年来男耕女织的文明国度穿越而过——从“世界丝绸之源”潞村的绢片,到江南腹地含山的“蚕花庙会”;从“丝绸之府”湖州世业桑蚕的“蚕姑”顾水娥、史大妈,到柬埔寨暹粒郊外以桑蚕缫丝为生计的文拉尼、索伊;从浙西山区千岛湖新辟的凯喜雅集团桑园基地、云南德宏景颇族的新兴桑蚕工场,到欧洲两大丝绸中心意大利科莫湖畔作为景观植物的古桑树和法国里昂高端真丝原料供应商,甚或是世界桑蚕真丝产业的后起之秀桑巴舞的故乡巴西……在一帧帧镜头瞬间切换之间,让人领略到古往今来桑蚕文明的诞生、传播和兴衰变迁,而串联起这个无疆界桑蚕王国的,就是那春蚕吐出的缕缕细丝。

锦绣:年华与天下

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人文传统里,曾几何时人们习惯于用最富丽华贵的丝织品“锦绣”,来寄托对富庶生活、成功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锦绣前程、锦绣年华、锦绣河山、锦上添花、衣锦还乡、花天锦地、繁花似锦、锦衣玉食……这些散发着丝绸光泽的成语典故,一直是祖祖辈辈多少中国人心中的人生梦想和社会理想。

作为最生态、最环保的衣料之一,丝绸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服饰的主要材料。因为有了丝绸,中华大地丝衣飘飘,霓裳艳影,流光溢彩。因为有了丝绸,中国古代农村的基本生活就是饭稻羹鱼,种桑养蚕,城乡最普及的手工业就是丝织和刺绣,这成为了中古时期中国社会太平盛世的典型图景。

《锦程东方》第二集《锦绣年华》聚焦丝绸华服“旗袍”设计和“龙袍”复制,把代表当今世界丝绸服饰设计艺术和文化传达的精美作品及其设计师,一一呈现在荧屏之上,美不胜收,让人心神向往。

文章来源:《西亚非洲》 网址: http://www.xyfzzz.cn/qikandaodu/2021/0418/518.html



上一篇:认识伊朗文化遗产贰苏西亚纳平原
下一篇:还原古代亚洲艺术反思当下一元文明评沈爱凤从

西亚非洲投稿 | 西亚非洲编辑部| 西亚非洲版面费 | 西亚非洲论文发表 | 西亚非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西亚非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