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亚非洲》编辑部征稿[10/30]
- · 《西亚非洲》杂志社收稿[10/30]
- · 《西亚非洲》杂志社刊物[10/30]
- · 《西亚非洲》期刊栏目设[10/30]
- · 《西亚非洲》数据库收录[10/30]
- · 《西亚非洲》投稿方式[10/30]
- · 西亚非洲版面费是多少[10/30]
还原古代亚洲艺术反思当下一元文明评沈爱凤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09年1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沈爱凤教授的《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一书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迄今正值10年。沈先生呕心沥血、笔耕8年
2009年1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沈爱凤教授的《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一书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迄今正值10年。沈先生呕心沥血、笔耕8年方才付梓,全书近70万字,图片近千张。该书面世10年来,广受相关专业领域学者好评,张朋川、董波分别于2009年、2011年发表书评,对该书均评价颇高。但两篇书评也存在些许问题,如过于注重文本的介绍与解读,甚至照搬原书目次,或注重外围背景阐述,并没有深入分析其学术价值。10年来,东西艺术文化交流、西亚艺术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研究范围、视野开阔、针贬时弊等方面能与该书颉颃雁行者可谓不多。因此,很有必要再次细读、推介该书,以期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关注,激发同好继续深入研究相关问题。
一、体例宏大视野开阔
首先,从标题即可看出该书体例宏大、内容博杂。作者用近乎诗性语言定主标题为“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两条路线贯穿整个亚欧大陆,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为重要的商贸路线,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青金石之路”是美索不达米亚和中亚阿姆河流域之间的贸易商路,具体地理位置为从帕米尔西麓向西至地中海;从帕尔东麓的昆仑山下的于阗向东就是中国的“玉石之路”,两条路线相加构成之后的“丝绸之路”。青金石产地位于中亚细亚,是古代工艺镶嵌、壁画最重的蓝色原料。早在苏美尔—古巴比伦和赫梯的史诗、神话里,就常记录青金石,为光的象征及某种神圣标志。丝绸与丝绸之路已深为中国人熟识,不须笔墨赘述。青金石与丝绸,一种自然原产料、一种加工品,两者本身也可视为艺术品。作者用此二者使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自行开启,如海德格尔所说:“艺术作品以自己的方式开启存在者之存在。这种开启,即解蔽,亦即存在者之真理,是在作品中发生的。”[1] 12、23该书的艺术真理也随着青金石、丝绸自行打开,化生涩为熟悉。于此,该书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读者饕餮知识盛宴的同时享受阅读之乐。不妨再作拓展,青金石与丝绸一则在亚洲西部,一则在东部;一为硬,一为软;前者主要用于祭祀及贵重物品的装饰,凸显神性,后者则用于日常服饰,彰显社会等级。可以说,二者较为全面、立体化地诠释了上古至中古时代亚细亚艺术品的重要价值,从个体折射一般,由浅入深,极具典型性。
其次,时间的绵长与空间的宽广。全书涉及的时间范围从上古至中古早期,即伊斯兰教兴起以前。若以书上古文明遗址算来,从卡拉—卡马尔洞的公元前年,至巴泽雷克的公元前600—前300年,前后跨越上万年;仅以楔形文字语种的时间来看,上至公元前4000—2000年的苏美尔,下到公元前700—前300年的古波斯语,也有近4000年。加之“闪含语系东部民族建立的国家”“西支闪含民族所建立国家”“小亚细亚和亚美尼亚地区三代国家”“印度河、北印度和波斯地区的古国”等表格,大致可以确定,全书的时间集中在公元前3000年—前200年左右,相当于中国先秦时代。该书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之大,在相关领域凤毛麟角。正如作者所说“上古时期是亚洲古代艺术的黄金时代”,彼时的世界是一个混沌一体,多元发展的区域格局,为艺术的发展供了肥沃土壤。在地理空间上,“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大西域范围,也包括受到西亚文化影响的爱琴海—希腊文化区和地中海沿岸,以及亚欧大草原的欧洲部分,即黑海北部沿岸和北高加索地区”。具体包括的地区与民族有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库拉塔、中东和小亚细亚、苏美尔、闪米特、爱琴海流域、古波斯、萨珊、亚欧草原游牧民族、安息、印度及中国的新彊等。在今天看来,这些地区的绝大多数经济欠发达,交通相对不便利,都可归为“落后地区”,可作者偏偏钟情于此,并为之付诸8年的笔砚之役,绝非作者所说的“吃力不讨好”,恰恰是为当前的美术史研究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同时为后学树立了榜样。
再次,研究内容上前后兼顾。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认识古代世界的方法,主要为语言问题;第二部分为古代神话和宗教的主题;第三部分是艺术问题,占据全书一半以上篇幅,也是核心部分。第三部分暂且不论,为一般美术史研究对象,而前两部分则为其他学者少有触及,更鲜有如此深入者。现当代有众多哲学家探讨语言问题,如完成哲学语言论转向的维特根斯坦,结构主义代表人物索绪尔、罗兰巴尔特。语言中蕴含着文化力量,此种力量可以创造出“由想象建构的秩序、发明了文字”[2] 11、131,弥补人类基因中的不足。正如作者所认为“民族与人种有关,但民族之粘合物或表征却不完全取决于人种,而是语言系统和文化力量。”由于上古时期历史文献不足,沈先生从神话、宗教入手,还原上古人们精神与世俗生活世界,进而分析在其影响下的艺术发展。作者在论述青金石的贵重之时,多次提到苏美尔史诗与神话,如《从浩瀚的天宇到深深的地下》《吉尔伽美什》第七、八、九块泥板中的诗句,以此作为重要的证明材料,颇有说服力。谢林在其《艺术哲学》中认为,神话的起源是艺术质料构拟的一般形态,[3]45由一般到特殊,理念转化为具体不同的神,之后成为艺术质料的来源。在谢林那里,艺术是绝对精神的演化,艺术的美乃是有限中的无限,因此,神话不仅成为艺术的重要渊源,也是返回无限的唯一途径。沈先生在语言、神话与宗教问题的基础之上,比较各民族重要艺术样式和造型的异同,使得论证鉴往知来、有的放矢。
文章来源:《西亚非洲》 网址: http://www.xyfzzz.cn/qikandaodu/2021/0418/519.html